![]() |
![]() |
![]() |
![]() |
![]() |
許氏入閩概述
許成初
來源: <潮汕許姓>
入閩諸說
秦末戍客說
綜上五說,因許陶許、天正入閩後繁衍眾多,成許氏巨族,學者多宗許陶、許天正遷閩粵之說。今閩粵及海外許氏之宗譜,多尊許陶為許氏入閩一世祖。
這些南遷新客,不同于兩晉南遷士人,皆能於困苦絕域之中奮鬥生存,特點是小族群居,圍寨土樓,負山守隅,自成天地。這類移民,大多經江西而入福建,今永定等地,隨處可見。故許氏入閩者,又添新枝,稱南遷客家說。
閩粵嘯亂,實為東南僚亂,史稱“僚蠻嘯亂”。西元669年,唐高宗皇帝詔敕許陶為副帥,以嶺南行軍總管身份偕子許天正佐主帥陳政及陳元光父子南下入閩平亂。大軍及閩粵府兵近萬,經年苦戰,陳政及許陶先後戰歿軍中。陳元光及其子先後襲主帥職,許天正則襲職嶺南行軍總管兼副帥,相繼輔佐陳氏三代,代主帥職三年。直至僚亂平息,振興泉、潮惠等數州,傳播中原文化,變蠻僚刀耕火種之俗,建村 36堡,興庠序,表置漳州,開拓沿海商賈集散地,招集流散,獎勵耕殖,興教用典。
東南大局平定之後,高宗皇帝準奏,開漳州府,以陳元光為漳州首任刺史,許天正為漳州首任別駕。因此,陳元光與許天正兩人世稱陳許兩氏開漳始祖。
許陶,周代許國國君許文叔公第61世孫,西漢成帝皇后許相如之父許嘉的第20世孫,東漢許靖第13世孫。
陶字堯甫,襲宣威將軍。唐高宗總章二年(西元 669年),奉敕為陳政副帥,自河南率兵入閩,以平閩粵“獠蠻嘯亂”,戰歿于兵,葬於閩清。夫人陳氏,世傳為陳政之妹,譜稱許陶為許氏入閩始祖。許氏南方諸族,海外各部多從此說。
許天正,許氏第62世,字允心,號雲峰,生於大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正月初七日,隨父出鎮泉潮間,與陳元光合力表建漳州,軍功顯著,建村 36堡。文武兼資。 天正曾代州事帥事三年,平惠、潮、虔、撫四州之亂,助陳氏祖孫三代,教陳坰首舉明經。傳中原藥方126首治病救世。
許天正卒卒于開六年(西元718年)十月二十八日,墓在福建漳州浦南詩朋攔馬橋頭,坐乾向巽。襲宣威將軍、授嶺南行軍團練副使、泉漳潮團練使、翊府紀室、漳州別駕。贈太尉,宋追封翊忠昭應侯。祠在漳州,市延安南路82-92號,原稱馬棚街。天正一生征戰,鎮居南詔半世紀。配姚氏,封一品淑節妙惠夫人,葬石馬。
附:天正以前許氏源脈一覽表:(許天正系) 1世:許文叔(姜信)(西周許國一代君)
陳元光與許天正的關係,並非僅僅是正帥與副帥的同僚關係,也並非僅僅是陳許兩人之間情如兄弟的親情厚誼關係,而是兩家之間上自祖父,下至曾孫,數代人生死與共在唐太宗時代為大唐江山一統而奮鬥,並開拓中國東南一隅的歷史拓荒者之間精神合作、同心同德、團結合作之關係。
陳、許兩家合力為大唐朝廷辦事,自祖父輩開始,以後綿延數世。
那時正值隋末兵亂之際,許克華起兵汜水,響應天下豪傑及各路諸侯。後來,這支隊伍從李淵,伴唐太宗所部;並翊贊陳克耕,合兵討臨汾諸郡,斬宋說等無數。陳克耕就是元光祖父,從此陳、許兩家合力建功立業,直至共同開拓漳州並按撫泉、漳、潮、虔、撫等東南一方。兩家關係特殊,綿延數代。從這一點上出發,可以看出陳、許兩家合力為李唐朝廷建功立業的第一個貢獻是:攻奪中原重地臨汾等郡。第二個貢獻是平閩粵“僚蠻之亂”,穩固東南一方。第三大貢獻是將東南蠻荒之地變成文明禮義之邦,其中包括文化、醫藥、耕織、綱紀倫常、教育、軍事建設與政治建設。
後陳元光襲左郎將,許天正也以宣威將軍身份襲父職為副帥。元光見泉潮禮讓風微,暴習日起。而閩粵地廣,覺帥府鞭長莫及。“遂與許天正謀,表請置泉、潮二州接壤之處為漳州郡,以便經略。百務傍午,悉付天正籌理,綽如之也!”
這一段話,錄自《漳州府志》,證實陳、許二帥表置漳州郡且親如兄弟一般,千真萬確。
還有更為難得的細節,也見之於《漳州府志》以及唐賜進士四門學士歐陽詹撰文之中:“先是獠寇竊發,聚眾萬餘。朝命政兄敏、敷領兵來援。敏敷殂,政母魏氏代領至閩。嘉天正方壯、博學能文,令軍中諸兒,悉從授學。魏卒,元光以支孫承重。天正代領泉、潮事,以儒術飭吏治;以忠勇鼓士卒。平泉、潮、虔、撫之寇,置堡三十六所。泉、潮蒙其教誨扞禦,變椎髻而復倫序,嶺海輯寧。表升中奉大夫,兼嶺南行軍團練使。元光所申請,必天正討論而後定。”
上述引文,可見泉、漳、虔、撫諸州,皆承陳元光及許天正中原先進思想的啟蒙教誨;逐漸變成禮義之邦。
許天正之文才,也可從《漳州府志》中尋找到痕跡。當時剛剛掃平潮陽(即潮州府)賊寇,陳元光曾賦詩,詩末有句雲:
參軍許天正,
當時有位裴採訪使,評許天正之詩,稱“可飾絲綸,乃老於戈矛,我輩之罪也!”
陳元光對於對于許的人格及文學才華敬佩有加,稱其慮深辭贍,嘗命其子陳 從天正受學,開始了陳、許兩家第四代人之間親誼的培養。許天正對陳坰說:“經史之學,我與汝父僅窺一斑。得處不在文字,然當於文字中玩味之。”
陳元光死後,其子 嗣元光爵位。陳 在許天正之教習下,終舉明經,代父職。東南數郡軍政大事,每決每決于。而天正之心,則無時不在扶掖陳 ,並懷念 父陳元光。 因許天正有文才,人稱之為“翰墨世家”,自然是源於汝南祖籍文風久遠。如今,許氏文風隨著許氏入閩之後又逐漸播散開來,進入潮汕,然後再向海外延伸,閩南許氏因此是中國許氏文化向東南和海外衍生的轉動點。
許天正生于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終年七十歲。其一生文著,多刻於《刻于《譜集》中,對於研究唐代東南族群開發情況,很有價值。因為許天正這位歷史文化名人,便是當今潮汕許姓人家的始祖。
|